增“顏”又提“質” 蘭州榆中縣和美鄉村擘畫綺繡畫卷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新鮮的高原夏菜裝滿整個車廂,鄉村環境衛生整治熱火朝天,項目建設現場如火如荼……深秋十月的榆中大地,現代農業扎根沃土,廣袤田野演繹精彩蝶變,處處跳動著搶秋收、抓項目、謀發展的強勁“脈搏”,一幅村莊美、產業興、治理好、鄉風和、百姓富、集體強的綺繡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為大力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高水平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榆中縣堅持因地制宜,分川塬河谷片區、南部二陰片區、北部干旱片區三個區域,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三個類別,省、市、縣三個梯次,循序漸進高水平打造村美院凈鄉風好、業興民富集體強的和美鄉村。2023年擬爭創省級和美鄉村示范村2個以上,市級和美鄉村10個,縣級和美鄉村示范村7個。
因地制宜,壯大特色產業
日前,位于榆中縣馬坡鄉河灣村的高寒山地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園開工建設,一個個設施大棚主體拔地而起,高標準、現代化的設施大棚蔬菜產業基地已初見雛形。該產業園是圍繞冷涼型蔬菜、中藥材等產業,打造集育苗、繁育、實驗、科普、綠色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園。屬榆中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示范園區之一,園區圍繞“優、精、寬、強、深”做文章,通過與省內外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著力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已完成硬化產業路1700米,并已流轉土地25畝,4座設施大棚已完成主體建設,其中2棟冷棚已種植油麥菜和生菜。
該產業園建設是榆中縣發展特色產業的一個縮影。榆中縣綜合考慮土質、氣候、勞動力、交通等多重因素,緊盯優勢特色產業,做好產業集聚文章。計劃投資3.17億元,在9個示范村謀劃、新建、續建項目66項,推動特色產業向標準化、規?;?、精細化、集約化方向轉型,目前已落實資金1.7億元,完成項目8個。
同時,全力打造現代農業創新谷,緊盯蔬菜、百合、中藥材、馬鈴薯等農業優勢領域,在夏官營鎮建設種業研發創新地、種業企業總部聚集地、種子種苗交易集散地,著力提升全縣農作物種子、蔬菜種苗品質,加快種業振興。高效打造農產品加工集聚區,以甘草店鎮為重點,高標準建設甘肅榆中農產品加工產業園。著力打造百億級高原夏菜核心區,以宛川河產業帶、南部二陰地區及新營、高崖、甘草店、清水驛、小康營等高原夏菜種植鄉鎮為主,有序推進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持續做大旱作農業示范區,穩步推進北山片區6萬畝百合、10萬畝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每年建成百合標準化生產基地2個、中藥材標準化生產基地6個,加快和平鎮藥用植物園建設。持續做好特色畜禽養殖提升區,優化布局畜禽養殖場建設,打造青城生豬、甘草龍泉肉牛、小康營蛋雞等產業集聚區,每年新改擴建規模養殖場10家。到2025年,全縣規模養殖場(戶)達到600家。
在此基礎上,加快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做優做精鄉村新業態。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與打造糧食生產優勢片帶、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行動、實施鄉村旅游精品工程等一系列舉措,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以特色支撐鄉村產業“興”起來。
“三亮三比”擦靚鄉村顏值
“在環境衛生整治工作中,我們不僅讓干部動起來,也讓群眾干起來,通過村社‘大喇叭’、宣傳專欄、微信群等形式,構建立體宣傳網絡,使廣大村民充分地認識到環境衛生整治的重要性,著力提升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引導村民自覺地支持、參與人居環境保護和整治工作。環境好了,老百姓也感覺舒適。”夏官營鎮黨委書記賀強說道。
連日來,榆中縣開展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亮家丑比擔當、亮牌子比作為、亮成績比貢獻“三亮三比”活動。各鄉鎮、各相關部門重點對縣城周邊、中心鄉鎮周邊、景區(景點)周邊、公路沿線、鐵路沿線、河流沿線“三邊三線”村莊“十四亂”問題集中攻堅整治,打出一套“拆、整、建、管”的組合拳,“拆整”并舉,“管治”兼施,徹底消除農村“臟亂差”。共清理各類垃圾1000余噸、整治各類垃圾點位1500余處、整治房墻棚圈亂搭亂建20余處、問題戶廁整改300余座。積極營造整潔、優美、有序、暢通的人居環境,實現點上靚麗、線上出彩、面上潔凈。
據悉,榆中縣將通過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加強鄉村風貌引導、持續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堅持重里子與顧面子相結合,讓鄉村環境美起來。
德治教化,滋養文明鄉風
近日,榆中縣洪亮營村開展了“尊老為德、敬老為善、愛老為美、助老為樂”敬老愛親志愿活動?;顒赢斎?,演出了該村精心準備的廣場舞、武術、二胡、獨唱等豐富多彩的節目,志愿者們為村里老人們量血壓、測血糖、拍照留念,還為老人們準備了熱乎乎的餃子。此次活動旨在以傳統文化傳承為突破口,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承孝善新風,深化孝善文化內涵、倡導尊老敬老愛老、弘揚孝行善舉。
榆中縣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扎實開展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開展先進典型選樹宣傳教育,督促238個村持續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健全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廣泛開展家風家訓傳承、道德模范選樹、禮儀禮節培育等活動,著力提高群眾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
在此基礎上,持續開展文明村鎮創建、文明家庭、五星級文明戶選樹和蘭州好人、道德模范等評選活動,發揮好“扶志”“扶智”作用。加大農村“道德銀行”“巾幗家美”積分超市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典型挖掘和品牌培育力度。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內容,推進鄉村文化設施建設,不斷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有力有效保護傳統村落、傳統建筑和傳統民居、農耕風俗等文化遺產,弘揚生態文化。(張永琰)
責任編輯:王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