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賽道持續升溫 下沉市場快速擴張
摘要:加速擴張的連鎖品牌,錨定三四線城市的本土品牌,虎視眈眈的茶飲品牌……在這場充滿變量的角逐中,勝者尚未可知。
鄭別
一線城市人均一天一杯的消費量,將咖啡喝成了熱門賽道。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達到3817億元,2022年預計達4856億元,2025年將達到萬億元量級。
近兩年,咖啡領域年融資金額累計接近50億元,新銳品牌層出不窮,多個行業企業紛紛跨界入局咖啡賽道。獨樹一幟與爆款跟風,精品小眾與平價下沉,資本寵兒與無冕之王,都成為咖啡生態圈的一部分。
再入江湖:庫迪能否復制瑞幸的成功
截至3月中旬,已有12家“庫迪咖啡(COTTI COFFEE)”門店登陸北京。
走進庫迪咖啡位于朝陽望京的北京首店,熱烈飽滿的紅橙色系點綴在整體簡約的裝飾風格中,運用似曾相識的小程序“領券+點單”,只需9.9元就能獲得一杯當季新品“星塵拿鐵”。
這個風風火火出現在消費者面前的“小紅杯”,正是由原瑞幸創始人陸正耀、原瑞幸CEO錢治亞開創的新品牌。據悉,庫迪(COTTI)之名源自意大利特色咖啡佐食Biscotti。
從“小藍杯”到“小紅杯”,由瑞幸老班底創立的庫迪,到處有瑞幸的影子。庫迪也毫不避諱自己與瑞幸之間的關系,門店和官方平臺都打出“前瑞幸創始人”的醒目字樣。
官方介紹稱,庫迪咖啡以不做直營的全聯營模式支持聯營商,避免利益沖突。所謂“聯營模式”,即庫迪不收取加盟費,按照門店經營毛利收取服務費,并有兩種收取模式供選擇,一種是0%~25%的浮動區間,一種是10%或15%的固定比例。
庫迪有五種店型可供選擇,包括店中店、快取店、標準店、品牌店和戶外店。某二線城市招商人員透露,“店位、設備、人員、材料等庫迪都可以提供。”
有餐飲行業專家表示,就公開信息來看,庫迪的聯營模式可以更快速地開出新店,但本質上仍是一種加盟形式。
連鎖產業專家、和君咨詢創始人文志宏解釋稱,庫迪咖啡作為新創品牌,不僅有原瑞幸核心人員做背書,更有瑞幸的經驗可供參考,兩個品牌在底層邏輯上注定會比較相似。
只不過,如今“人潮洶涌”的咖啡賽道已非昨日前路,庫迪能否復制瑞幸的成功,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出上海記:規?;c精品咖啡的矛盾
美團發布的《2022中國咖啡消費洞察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上??Х鹊陻盗窟_到7857家,數量遠超紐約、倫敦、東京等地,位列全球第一,每萬人咖啡館擁有量為3.16家。
在“咖啡之都”上海,一批本土品牌正在崛起,Manner咖啡就是其中之一。
從第一家2平方米門店開始,Manner店門口常年排隊的“打咖啡”人群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憑借過硬的咖啡品質和不到星巴克七折的實惠定價,被年輕人評為“上??Х刃詢r比之王”。
對消費者而言,相對寒酸的門店裝修,乍眼的全套咖啡機設備,15~20元的單杯價格,都恰到好處地傳遞出“高性價比”的產品信號。業界甚至流傳一種說法,如果在星巴克對面開一家Manner,這家星巴克的客流量就會下降30%。
2018年,剛剛開設7家門店的Manner獲得了今日資本8000萬元人民幣融資。同時,今日資本的投資經理金斌斌也以個人身份加入Man-ner,擔任CEO深度參與Manner的運營管理。規?;七M、公司運營和持續融資等事項均由資本團隊操盤,Manner創始人韓玉龍、陸劍霞夫婦專注負責產品。
截至2021年底,Manner的門店數量已經突破300家,且全部是直營門店。僅2021年一年的新開店數量,就遠超過去五年的總和。
自誕生以來,Manner便將自身定位為精品咖啡,主打小門店。出上海后,Manner的門店類型發生了較大變化,包括3~10平方米的窗口店到20~50平方米的主力門店;80~100平方米的帶烘焙門店和150平方米的帶餐食門店?,F在,20~50平方米的主力門店是Manner拓店的主要類型。
Manner的轉變不止于此。2022年3月13日晚,Manner宣布“開放外賣”。業內人士評價稱,這與Manner創始人之一的韓玉龍曾經的主張相悖。一直以來,高品質咖啡的烙印和會拉花善溝通的店長,是Manner的品牌核心競爭力,也是常規咖啡品牌難以打破的壁壘。
角逐藍海:以高性價比爭奪下沉市場
今年2月以來,功能性咖啡品牌奢斐咖啡、現磨手作咖啡品牌雷力咖啡、咖啡連鎖品牌虎聞咖啡、新式咖啡品牌幸貓咖啡,四筆融資的輪次均分布在天使輪與A輪,不少行業知名機構如金沙江創投、梅花創投等紛紛下場。其中,幸貓咖啡在3個月內完成天使輪及A輪兩輪融資。
不難看出,咖啡再度回歸資本視野。
有業內人士稱,提供更有性價比的產品,是近兩年咖啡市場,特別是線下連鎖咖啡市場的整體趨勢。
近年來,麥當勞、KFC等餐飲巨頭紛紛涉足咖啡領域,瑞幸憑借平價創新爆品屢創紀錄,比星咖啡、虎聞咖啡等新興咖啡品牌“卷”入低價時代。此外,不少新茶飲品牌也紛紛入局。如喜茶、奈雪的茶等進行咖啡口味本土化創新,將茶飲與咖啡元素進行融合,推出新品;茶顏悅色、蜜雪冰城選擇將其拓店經驗復用至平價咖啡領域,孵化旗下咖啡品牌鴛央咖啡、幸運咖等。
過去,一二線城市貢獻了咖啡賽道最主要的成績,但隨著其咖啡滲透率逐漸飽和,下沉市場成為眾多咖啡品牌尋求增長的“藍海”。
咖啡品牌正在逐漸走出高品質化、小眾化,向更加廣大的消費群體張開懷抱,咖啡行業的消費圈層也在逐步年輕化、多元化。
當然,有些咖啡品牌依舊保持著少量門店、較高價位的路線,深耕精品咖啡賽道。不過,有行業專家從近兩年咖啡市場需求判斷,認為大部分中國咖啡用戶,需要的還是一杯更具性價比的提神飲料。
星巴克等咖啡品牌也在努力更“接地氣”。2022年9月,星巴克提出在中國的大規模擴張計劃,到2025年,要把中國的門店開到9000家。這意味著未來平均約每9個小時,就會有一家新的星巴克門店開張。
加速擴張的連鎖品牌,錨定三四線城市的本土品牌,虎視眈眈的茶飲品牌……在這場充滿變量的角逐中,勝者尚未可知。
責任編輯:張晶